首页>检索页>当前

深圳龙外(集团)新亚洲学校:“周三无屏思辨日”点燃思维火花

发布时间:2025-05-22 作者:刘盾 何艺彤 来源:中国教育新闻网

每周三下午,深圳龙岗区外国语学校(集团)新亚洲学校的课堂上,总会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思维盛宴。学生、教师与家长围坐一堂,以纸笔为媒介,以思辨为利刃,在纯粹的思维沙场上展开智慧交锋。他们以逻辑为矛,以观点为盾,层层剖析问题内核。

这正是新亚洲学校“周三无屏思辨日”的生动写照。面对部分青少年学生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的现象,学校创新推出这一特色活动,鼓励师生主动“息屏”。学校通过营造沉浸式的思辨环境,不仅为学生在紧张的学业生活中开辟出一段专注思考的时光;更引导学生在深度交流与探讨中,锤炼批判性思维,提升逻辑分析能力。

在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的背景下,为何仍需重视学生的思辨能力?新亚洲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,思辨能力助力人们驾驭技术,破解复杂世界谜题。“周三无屏思辨日”正是通过剥离电子设备的干扰,搭建沉浸式思辨场域,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、深度思考与表达能力。

新亚洲学校八(8)班的教室里,学生陈载尚正在和组员们选取思辨话题。面对多元观点的碰撞,他们通过投票选定“环境与可持续发展”作为话题。“这个话题是我提出的。”陈载尚笑道,“因为这和我在历史课上学到的内容密切相关。

新亚洲学校的思辨会由学生和家长确定话题,再邀请教师思辨共议。所有参与者需要收集材料、深入思考并发表见解。他们在无屏环境下,专注于逻辑推理和观点碰撞。这种真实的思想碰撞,不仅帮助学生构建起立体的知识网络,更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理性分析与批判性思考。

“思辨日教会我多维度思考问题。”陈载尚学会了发散性思考。“思辨课堂就像‘百家争鸣’,学生可以畅所欲言、自由表达。在课堂上,我观察到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明显增强,能更深入地分析问题、质疑观点,并形成独立见解。”教师唐松松表示,随着思辨能力的深化,学生展现出更积极的学习状态:课堂互动显著提升,作业完成质量明显改善,思维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。

从前,每当遇到学习或生活中的问题时,新亚洲学校五(2)班学生张钰柯总是习惯性地打开智能设备寻求答案。依赖人工智能的即时反馈,让她逐渐缺少了思考的过程。如今,在思辨日的影响下,她开始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,思维也愈发严谨。

这种转变也悄然延伸到了家庭生活中。“现在我和孩子在日常交流中,也会运用思辨方式,我和孩子分饰正反方,就某个话题展开辩论。无论最后谁胜谁负,双方都感觉收获良多。”张钰柯的家长感慨,这种思维碰撞不仅让孩子更乐于表达,也让亲子关系愈发亲密融洽。

据了解,思辨日定在每周三,正是想让“周三无屏思辨日”变成学生的“思维练兵场”,让原本学习压力较大的周中时段,变成放松心情、增强亲子互动、激发思维活力的宝贵时光。

“我们希望学生在深度思辨中淬炼理性判断力,在自由表达中涵养独立思想。”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,通过“无屏思辨”,学校不仅为孩子创造远离电子设备干扰的“心灵栖息地”,更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、人文情怀与社会责任感。中国教育报-中国教育新闻网 记者 刘盾 通讯员 何艺彤 )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关阅读

最新发布
热门标签
点击排行
热点推荐

工信部备案号:京ICP备05071141号
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

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yb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